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DT-行旅台灣-Logo

:::

台26線浪漫尖山灣

發布日期:
鐵石心嚐夕陽景

鐵石心嚐夕陽景

姊妹遊客照

姊妹遊客照

騎自行車遊客照

騎自行車遊客照

公共藝術造景

公共藝術造景

木流穿石

木流穿石

鐵石心嚐

鐵石心嚐

情侶遊客照

情侶遊客照

整體空拍圖

整體空拍圖

小尖山

小尖山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台26線13k尖山灣

台26線13k尖山灣

台26線13k浪漫尖山灣

台26線13k浪漫尖山灣

墾丁海景地理地質

墾丁海景地理地質

鐵石心嚐夕陽景

鐵石心嚐夕陽景

姊妹遊客照

姊妹遊客照

騎自行車遊客照

騎自行車遊客照

公共藝術造景

公共藝術造景

木流穿石

木流穿石

鐵石心嚐

鐵石心嚐

情侶遊客照

情侶遊客照

整體空拍圖

整體空拍圖

小尖山

小尖山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遊客照

台26線13k尖山灣

台26線13k尖山灣

台26線13k浪漫尖山灣

台26線13k浪漫尖山灣

墾丁海景地理地質

墾丁海景地理地質

相簿瀏覽人次:52

公路故事

尖山灣是進出恆春的指標性路口,同時也乘載著恆春人美麗與憂愁的記憶。從恆春民謠部分歌詞中,可知早年恆春人要離開生長故鄉及親人到地外求學或工作,如無鐵石一般的心腸是離不開的,這是最真實的感情流露,更是外出遊子的心情寫照。一旁的車城海口港則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自殺式「震洋艇」的重要基地,也是恆春半島的入口、古瑯嶠灣文化的起點,歷史底蘊深厚。

主題特色

台26線11k~14k+500(竹坑~海口)尖山灣觀海景公路,是富含人文與自然原味之景觀公路,遊客車行此路段即驚艶其美:滿豐漁港的小灣海景、防風林植栽、擋風竹籬特殊景象、形同斗笠的尖山地標、眺望大海的「尖山猿猴面金剛岩」等,其中最吸引遊客佇留觀景的是13k處的隙地觀景台,視野遼闊,無論日中或夕暮餘暉,波光粼粼美不勝收,滿足遊客徜徉攬勝。本路段除了景觀綠美化外,並邀請工藝師楊宗熏結合在地文史,以舊橋拆解的廢鐵條、公路邊坡崩落的石塊和漂流木為材料,創作心形環保裝飾藝術,其中一座命名為「鐵石心嚐」,塑造訴說在地故事的休憩空間。

基本資料

點選地圖中的Google 圖示可另開新視窗連結至google map進行路線規劃。
  • 主題公路名稱

    台26線浪漫尖山灣

  • 里程樁號

    台26線11k~14k+500

  • 服務設施

    • 停車場
    • 觀景台
    • 休憩區
  • 維護機關

    南區養護工程分局楓港工務段

    (08)8771114

相關秘境

鐵石心嚐夕陽景

浪漫尖山灣

台26線

透過裝置藝術的創作,並利用海廢物品透過藝術的手法以「鐵石心嚐」相襯,使得來遊玩的旅客在中途景觀稍作停歇,欣賞著台26線尖山灣的美麗夕陽。

屏東縣

省道相關公路

與原委會、公所一起攜手地方居民合作,共同討論並協助於台9線台26線槽化島,設置南田村的入口

串琉璃 南迴路(守護遺落的秘境)

台26線

本路段是臺東縣與屏東縣往返通聯的要道。南邊有重要文化地景-阿塱壹古道,也是台9線南迴公路山海線開端,有承先啟後的意義,更有依山傍海地景地貌,深厚底蘊的原住民文化及豐富的自然生態。本路段自2004年開闢,與南迴公路路口銜接,以舒適安全為基礎,再融入輕量化、生態、在地化等,打造一條守護遺落秘境公路。

臺東縣
秘境數:2
鐵馬行

尋秘境.琅嶠卑南道

台26線

琅嶠是恆春的古地名,認識恆春半島要從「琅嶠」這個地名開始。牡丹社事件後,西元1874~1895年間,清廷先後開闢8條東西越嶺道路通往臺灣東部,其中1條由屏東恆春鎮通往臺東卑南鄉的道路,即為琅嶠卑南道。根據文獻紀錄,古道大致由恆春東門起程,往東越小嶺,再溯港口溪北上至源頭附近後,向東翻越山嶺出八瑤灣,最後沿東海岸往北抵達卑南,總長約203公里。其中八瑤灣至牡丹灣路段即是今日台26線港仔至旭海路段,古今路線位置大致相同,而牡丹灣至卑南路段亦為今日所稱的阿塱壹古道。現今因為生態及軍事的因素,台26線港仔至旭海路段其前後銜接路段無法通行,且沿途人煙罕見,得以呈現自然原始景觀。

屏東縣
秘境數: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