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DT-行旅台灣-Logo

:::

溪美社區森林公園

發布日期:
林間小徑-1
綠蔭中有藍天
走累了,可以來這坐坐休息一下~
林間小徑-2
仰望天空,捕捉樹冠羞避-專屬大自然的邊界感
林間步道
林間一隅
社區森林公園的視角
森林公園對面的小餐館

10張照片 相簿瀏覽人次:0

簡介

[溪美社區森林公園 ]素有小阿里山 、小溪頭之美譽,原先為善化糖廠的苗圃,後因市場萎縮,遂整地成一片公園,社區居民稱為三角公園。因為種植近300株小葉欖仁樹,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每當夏天來時,散步林中能感受涼爽氣息,是避暑的好去處。

林間小徑-1

秘境傳說

●資產
很少社區像溪美社區一樣,能擁有一整片森林供社區居民休憩乘涼,這片森林公園是溪美社區內的善化糖廠回饋地方所興建,公園內處處可見高大的小葉欖仁,行走其中,吸收森林的芬多精,讓人頓時放鬆不少。森林公園之土地為台糖公司所有,小葉欖仁樹林亦為台糖公司栽種,步道也是台糖公司鋪設。至於提供民眾休息的座椅,乃溪美社區發展協會向善化區公所商取汰換掉的椅子裝設上去。園區的環境維護由社區環保志工定期打掃及除草。

●蔗埕
早期森林公園尚未形成之時,為台糖的苗圃,隔著南122線公路,對面為台糖堆放甘蔗的蔗埕。
以前民間習俗,客死他鄉或是在外遭遇橫禍者,遺體禁運回家中或村中,謂其靈魂將被門神所阻不能進門,致在村內遊蕩,禍害他人,必須在村外入殮停靈。因此位於社區入口路邊這處空地,就成為搭草寮停屍所在。
其實此係因交通不發達,遠途移屍多日,由於屍臭感染病菌傳染瘟疾發生,而家中死了人自然忍氣吞聲地不敢反駁,結果造成此一陋習。如今若有在外亡者,均會送往殯儀館停靈,路邊搭草寮停屍不復所見。
<<昔日的荒場,如今成為溪美社區入口意象牌面>>溪美社區舊名稱溪尾,是曾文溪畔的一個傳統農村,日據時期因善化糖廠設立,當地居民紛紛投入甘蔗的種植,因此對於製糖有著深厚的情感,入口意象便運用當時甘蔗採收時牛車搬運的圖案,來緬懷種植甘蔗人們的辛勞及那段甜蜜時光。而青花釉彩繪的溪美牛公仔,更訴說著溪美的歷史淵源。

●近況
近期臺南市善化區公所舉辦「營造友善城鄉環境」推廣觀摩會(104.7.18),溪美社區發展協會千歲團擊鼓鳴響表演,並邀請當地善糖國小學生演出生動有趣,寓教於樂的英語環境話劇,會後準備在地減碳食材風味餐與來賓民眾一同享用,現場洋溢綠色減碳、推動環保的決心與和樂氣氛。
台南藝術節--對老樹說書彈琴(104.4.25) 活動主要為將老樹作為主角,藉由辦理系列表演活動,帶著市民們重新拜訪老樹,期望提升大眾對於城市生態與藝文環境意識及重視,從音樂、舞蹈、戲劇多重觀察,與民眾 一起與老樹對話,與生活空間共存。固民倚著老樹,聽著說書人分享與土地的故事,隨風吹起的是,簌簌葉聲與音樂家共譜的樂章。

基本資料

點選地圖上方[顯示詳細地圖]可另開新視窗連結至google map進行路線規劃。
  • 里程樁號

    台19甲線  21K+600

  • 建議停留時間

    10分鐘

  • 服務設施

    • 停車場
    • 公車站
    • 步道
    • 餐飲

逐三小時天氣預報

回頁首